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义博会)
简体
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 咨询热线:
  • 电话 : +86-579-85415888
  • QQ : 435708
首个以“义乌”冠名的“义乌红糖”入选国家级非遗
发布日期:2014-12-11   信息来源:义博会组委会 点击量:5784

义乌红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义乌红糖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传统制糖技艺项目)。这也是我市首个以“义乌”冠名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前入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义乌道情”以“金华道情”名称列入)

   据悉,此次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15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有153项,其中金华市共有4个项目入选。“义乌红糖”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对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对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义乌红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红糖,哪个义乌娃子童年的记忆里会少了它?红糖裹甘蔗,红糖麻花。。。。。。一道道红糖做成的美食,一次次难以忘怀的味觉感知,就是到了现在,到了未来都是弥足珍贵。

  

义乌红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义乌红糖的历史

    据义乌县志记载,义乌的种蔗制糖历史已有400余年了。清顺治年间,佛堂燕里村人贾惟承首先从温州引进种蔗制糖之法,燕里村是义乌“甜蜜事业”的发源地。在清朝乾隆时期,义乌人就以红糖制成姜糖,换取鸡毛等形式,摇着拨浪鼓走四方闯市场。

    上世纪初,糖蔗区以佛堂、义亭为主,30年始逐渐扩大,遍布全县。种蔗制糖的最盛时期是民国35年(1946年),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居全省首位,成为省重点产糖区。每年冬至前后,大批的甘蔗成熟了,一眼望去真的是甘蔗林青纱帐。到处是糖蔗,村村镇镇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糖香。

 

义乌红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是以义乌本地所产的青皮糖梗为原料,用木车牛力绞取蔗水,用铁锅熬制红糖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据《洋川贾氏燕里村谱》记载,义乌红糖制作技艺可上溯至清顺治年间,传承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其传承谱系完整,主要流传于义亭、佛堂及其周边地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使用独有的木糖车、饲糖斗、梅花灶(一字灶)等器具。其中“木糖车”是先人流传之重要器具,曾一度损毁,后恢复使用。

 

义乌红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糖的功效

   红糖具有舒筋活血、驱寒去湿、暖胃强身诸功效。产妇食之,能恢复元气,丰富乳汁。患急性肝炎的病人,适当服食红糖,能减少体内蛋白质消耗,使肝细胞得到再生。

 

义乌红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糖美食代表

   红糖麻花:红糖麻花由红糖汁和麻花做成红糖是糖梗的糖水中榨出来的,糖梗和甘蔗不一样,糖梗是青色的,甘蔗是紫色的。糖梗相较甘蔗糖分高,水分少.所以适宜作成红糖。将熬成功的红糖汁淋浇在已经准备好放在篮子里的麻花上,再把它铺在铝板上用筷子拨开以防全部黏成一块,最后等它们冷却晾干就大功告成了。这样的红糖麻花不仅整齐漂亮,而且方便食用。

拿上一个个放在嘴里,外面的红糖香甜可口,里面的麻花外脆内酥,吃一口满嘴留香,令人赞不绝口。因为这,每年到义乌买红糖麻花的人是络绎不绝,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对那独特的美味不能忘怀。

推荐购买地:佛堂、义亭

义乌红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服电话:+86-579-85415888 邮箱:service@yiwufair.com 地址:浙江省义乌市宗泽东路59号义乌国际博览中心综合楼三楼

版权所有: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展览股份有限公司 浙ICP备10052311号-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00244 技术支持: 创源网络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免费电话咨询
参展参观咨询
我们会尽快
联系您